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info
    “封儿,那以你之见,这个韩循可能够杀掉?”

    刘备原先想直接一刀砍了韩循,可发现刘封并没有赞同的意思,话到嘴边,就改成了疑问句。

    “可以杀,但不能现在就杀。”

    刘封心里也来气了,他想看看究竟是这个韩循自己谋划的,还是有高人指点。

    “父亲可答应他,只是拖着不办,以观其变,另外暗中派人监视韩循,看他同谁往来密切。”

    刘备明白过来,知道刘封的计划是引蛇出洞,顿时大为心动。

    “好!就依封儿之言。”

    商定完这事,刘备得知刘封午饭都只吃了一半,便让他留下陪自己一起用膳。

    “正好孩儿也有事想要来找父亲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

    刘备一边吩咐近侍把饭食端上来,一边问道:“是有何事?”

    刘封答道:“孩儿知道父亲身边缺少人才,求贤若渴。于是这几日一直在苦思冥想,想要替父亲解忧。

    所幸还真让孩儿想起了几人,才能卓著,刚正不阿。

    父亲此时正缺才俊,当可征辟他们以补不足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

    一提到人才,大耳哥总是特别兴奋,面露喜色:“封儿快快道来,为父无有不准。”

    刘封从怀中取出几封信件:“这为首一人,父亲也曾经见过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

    刘备思索了了起来:“不知是哪位高士?”

    “东莱太史慈!”

    刘封第一个说的就是太史慈,眼下是他的最后窗口期,今年下半年,孙策破刘繇部将樊能、于麋于横江津,突破江防,进逼东阿的时候,太史慈就正好到了。

    算算时间,太史慈应该就在年中的时候自东莱出发,倘若现在还不征辟他的话,等他去了江东,就再不会有机会了。

    太史慈虽然只是过去访友刘繇,可连他自己也想不到,这一去,就再也没有返回过北地,从此以后,终老江东了。

    “太史子义身长七尺七寸,美须髯,猿臂善射,弦不虚发,宛如由基再世。更喜此人性格豪雄,忠肝义胆,谦恭孝顺,文武双全,将来必能为父亲独当一面。”

    太史慈的名声,在后世曾经经过一個巨大的起伏。

    最早的时候,太史慈可是与赵云一样的赤胆忠臣,喜欢他的人也很多,也都认可他的忠心。

    尤其是和孙策的那一段化敌为友,以及如期而返的信誉,更是被抬高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。

    只是后来,很多人翻阅到了吴书里记载的一句话。

    “丈夫生世,当带七尺之剑,以升天子之阶。今所志未从,奈何而死乎!”

    这句话的问题看起来很大,尤其是七尺之剑,更被人当做了铁证,用以证明太史慈何等狂悖,居然想当皇帝。

    这些人最根本的逻辑,就是七尺之剑,非人臣所能佩戴的,这是帝王之礼。

    咱们姑且不谈,太史慈死之前还会不会坑儿子一大把,他可是有儿子太史亨的。

    也不说吴书整段话里,最后还有孙权甚至还有“权甚悼惜之的后缀。”

    难道说孙权是在可惜太史慈死的早,不能和自己抢皇位了?

    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七尺之剑的问题。

    这一点如果不能解释,那太史慈确实是洗不干净的。

    可史书中有一件事,完美的解释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后汉书,冯异传记载:时赤眉、延岑暴乱三辅,郡县大姓各拥兵众,大司徒邓禹不能定,乃遣异代禹讨之。车驾送至河南,赐以乘舆七尺具剑。

    这里说的是,在后汉光武讨伐赤眉军的时候,为了增加冯异的威信和宣扬他的功绩,刘秀亲自派车架将七尺具剑送到河南,赐予冯异。

    这里能说冯异想当皇帝了吗?

    能说光武帝是想让位给冯异了吗?

    而且太史慈正是东汉末年人,两汉最重典故,太史慈死前的话,很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志向,曾经想像大树将军冯异一样,为天子建立不世之功,佩戴着天子赐予的七尺具剑,让天子降阶而迎,达成自己成为王佐的志向。

    这里的七尺具剑,正是礼仪用剑,某种程度上可以参考日后的尚方宝剑的性质,而不是表达想当皇帝的意思。

   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