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此事就交给俞大猷全权操办吧,按东番岛旧例执行。”

    陈太后在充分听取了三位阁臣和兵部尚书谭纶的意见后,一槌定音道,“就是皇帝接见那个苏禄国国王的时候,三位爱卿可要陪着,免得失了我大明皇室体面。”

    现在小皇帝毕竟还未成年,太后担心的就是小皇帝有些被人看轻。

    要知道,万历皇帝朱翊钧现在可不仅仅是年幼,他的腿疾经过这些年御医的诊治,基本已经宣布治疗无望了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万历皇帝接见外臣,若是坐在龙椅上自然没什么,可一走动起来就会被人发现,他走路是一瘸一拐的。

    虽然中国历代王朝大多不会明文规定开科取士不仅要考生文采斐然,还要相貌出众,但实际上也是有这方面要求的。

    这唯一例外的,自然就是强盛的大唐了。

    唐朝参加科举考试,颜值不高或者长相怪异,很可能会因此名落孙山。

    据唐朝的《新唐书》“选举志”记载:“凡择人之法有四:一曰身,体貌丰伟;二曰言,言辞辩正;三曰书,楷法遒美;四曰判,文理优长。”。

    即:一是身材要挺拔丰伟,长相俊美;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强、能言善辩;三是书法要工整、漂亮;三是文章的文理和才学。

    在这四条考核标准里,容貌长相压倒了能言善辩、书法以及文章才学等条件,排在了前面,可见颜值对考试选拔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唐朝的诗人罗隐就因长相不如人意而屡试不第,史称“十试不第”。

    同朝代的诗人、词人温庭筠也因为长相问题,多次考进士均落榜,一生郁郁不得志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一甲第三名的探花,其实一甲三名的状元、榜眼和探花称号是南宋才开始出现的,而在此以前,唐朝就已经有了“探花郎”。

    只不过那时候的探花并不是考试名次的代名词,而是一种殊荣。

    自从唐代以后,每一榜进士都有探花使,也称探花郎。

    探花使由年轻俊美的进士担任,负责在琼林宴上选出,到各名园采摘鲜花,并且赋诗迎接状元,因此得名探花。

    当时的探花郎不是一甲第三名,只是年轻、英俊的美少年。

    传统承袭到宋朝,宋太祖也规定,进士中选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,在琼林宴上采花献给状元,因此得名探花。

    直到南宋时期,一甲第三名才被称为探花,民间也称之为探花郎。

    据说,那时候的探花郎依要然在名园采花,在琼林宴上赋诗,敬献给状元。

    当然,这样的传统在明朝就没有了,所以知道探花有此责任的还真不多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其实中国自古也算是外貌协会的创始会员国,虽然这些只是要求臣子,但皇帝多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。

    万历皇帝后来学嘉靖,几十年不出宫露面,多少也和他的腿疾不无关系。

    大家知道皇帝有腿疾是一回事儿,可亲眼看到就是另一回事儿。

    听闻太后的话,四人都是齐齐颔首。

    就在众人准备请辞,退出慈庆宫回前面的时候,张居正忽然若有所思开口道:“另外还有一件事儿,是昨日户部王尚书说起的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何事?”

    陈太后听后当即问道。

    户部是朝廷的钱袋子,钱袋子有事儿都不是小事儿。

    朝廷和宫廷的运转,都离不开钱财支应。

    “之前南海水师筹划东番岛,将东南沿海赋税全部留下。

    之后因为西南事,朝廷又下文将云南赋税全部留下以备万全,如今户部虽还有余银,但算算迦运河开凿,还有其他工程支应,北方边军的军饷赏赐,今年怕是又要入不敷出。

    去岁结余那点银子,貌似是根本不够的。”

    张居正开口说起户部对今年财政预算进行核算后的结果,已经预计到今年又会出现亏空。

    王国光可是知道张居正最在乎的其实就是户部,户部有盈余才好,出现亏空肯定就要想办法弥补。

    现在的大明朝廷可不像嘉靖朝,还有老库的银子可以支撑。

    现在的银子一旦亏空,就预示着有地方没银子支应,可是会出问题的。

    张居正的考成法推行,本质就是为此。

    若是推行考成法的前提下,朝廷依旧亏空,张居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