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》 第三十六章:可笑的事(2/3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东西,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记录在了汉书之中。

    是的。

    汉书单独为曹操开了一个传记,名字也很简单明了。

    《汉书·奸佞传·曹氏孟德本纪》

    是的。

    在这一本汉书记载当中,那位司马氏的族人单独为曹孟德写了一个“本纪”,这本应该是一个无上的荣光,毕竟古往今来唯有那位“楚霸王”才在不是皇帝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本纪。

    曹操在活着的时候并未曾称帝,而这一篇本纪则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写下来了的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那位司马氏族人对曹操的恨意。

    后世中,曹氏族人会对此事十分羞耻的原因并非是先祖好人妇这一口,而是因为汉书中的记载,将曹操描绘成了一个依靠着蔡氏一介妇人才得到荆州的“奸夫”形象。

    这才是曹氏族人无法忍受的原因。

    而观汉纪中的记载则是比较简单,但却与汉书中的记载明显相反,在观汉纪的记载中,曹操的形象显得更为“光明正大”。

    他的记载如下。

    “承泰四年冬,刘荆州病重,邀丞相于荆州会。”

    “时长安伪相刘备者密谋荆州已久,不愿大汉一统,因此暗中前行。”

    “承泰四年冬,刘荆州逝,其病逝之前,妻子荆州尽托于丞相,时丞相慨然曰:天下英雄者,刘荆州当为其一。其为汉室宗亲,护佑荆州之地多年,临终更托付于吾,吾怎能愧对?”

    “因此,尽心竭力。”

    “时伪相刘备密谋与刘表之子“刘琦”夺荆州。”

    “刘琦者,刘荆州长子也。”

    “然,其虽为长子,却不得刘荆州之喜,其母早亡,故心情孤僻。”

    “刘荆州亡故,任次子刘琮为荆州州牧,将其托于丞相。刘琦心中妒火而生,谋与刘备者夺荆州故地。”

    前面的描写在尽力给曹操描绘一个“仁德”的形象,而后面则是用了些许“春秋笔法”。

    “承泰四年冬,腊月三十,夜。”

    “刘琮为人所骗,欲杀丞相。”

    “丞相不忍愧对刘表,则掩面而走。”

    这是在观汉纪中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所有记载,仅仅是“为人所骗,欲杀丞相”这八个字,将一切道尽。

    当曹氏与刘氏争论不休,到了白热化,甚至要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,有人出来当和事佬了。

    关中秦氏、以及上党赵氏、陇中李氏都出来打圆场,大家都是传承多年的世家,何必如此?既然对历史有不认可之处,那么去找一个绝对公正的人不就行了?

    于是,祖上阔过的这一群人便前去找官渡陈氏了。

    他们寄托于陈氏中能够找到佐证对方的“史料”才是假的证明,想要为此洗清自己身上的脏污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陈氏中的确有证据。

    但.这个证据让曹氏和刘氏都不那么的满意,当然了,更加不满意的是刘氏的人。

    因为“史记·汉书”的记载证明了曹操的确算是一个枭雄。

    当时,陈氏家主听到众多世家家主找自己的原因的时候其实是哭笑不得的,陈氏已经不理世事许多年了,这群人当真是太闲了。

    但因为他也十分好奇此事的缘故,于是便答应了前往“拙身楼”中寻找一下,看看是否有相关的证据。

    拙身楼中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,而且有一些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孤本,所以许多并没有电子化。

    他们寻找了很长时间,终于寻找到了一本名为“汉书”的史书。

    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刘氏的人十分兴奋,因为他们以为这本“汉书”与他们的“汉书”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曹氏的人则是梗着脖子说万一是后世流传的版本有所修改呢?

    于是翻开了这本“汉书”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,华夏的历史界关于“三国”这一时期的历史才彻底的修正了过来。

    因为这是一本“大虞”朝代的第一位史官所留下的史书,也因为这本汉书与之前那本“汉书”的记载不同,他大概更加“公正”,没有神话哪一方。

    曹操也好、刘备也罢,那段历史中的所有人物好像都更加鲜活了。

    这本“汉书”中的记载如下。

    “承泰四年冬,安国王与刘表谋,乃为择明君之主。”

    “是时,刘表去信于长安,暗中纵蔡氏大族去信琅琊。”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